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怎么办呢?从高校毕业生扩大至全国范围,就业竞争激烈形式可想而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4日至15日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方面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大事。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形式,深化教育思想,体制改革。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似乎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而现今企业要的不是"大学生"名分,而是有一技之长的靠谱青年。据新京报8月7日报导,武汉约2万高考生放弃三本院校或者高职高专,而去选择学习一技之长,其中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学习IT。IT互联网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种趋势。如今学生的教育观念看来已经在慢慢改变,可喜,教育资源也应该多侧重于各种专项技能培训,莫辜负勇于改变观念的孩子。 其次,对于各种培训学校,应该加快调整课程机构,使课程更加接近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也随着企业的需求而发展,完善各项培训课程。比如IT类的培训,不断完善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安卓,JAVA,网络营销等等各个项目培训,多实践,讲练结合,以便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最后,对于这些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各项管理体制,优化各项管理措施,使其成为大众所熟悉并且信赖的学校。并且加快完善各项就业体制改革,扩宽就业渠道,跟各大企业积极合作,争取学校保障引导就业。 关于就业改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应企业的人才需要,因材施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每个学生一个对口的空间,伴学生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