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网络警察的前提是要了解什么是网络警察,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侵害网络安全的犯罪行为以及利用网络作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亦大肆进行。1998年,公安部正式成立“公共信息网络监察局”,中国自此有了专门的“公共信息网络监察人员”对互联网进行监督和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人们习惯称其为“网络警察”。 2007年9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在总结、推广深圳经验基础上,150余个城市公安机关开展了互联网依法公开管理工作,5万多个网站推出“虚拟警察”、“报警岗亭”,在网上公开巡逻。从此,网络警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及时发现、制止网上违法犯罪,维护网上治安秩序。如果网民有针对虚拟社会上的报警求助,只须点击动画形象或者是报警图标,便会自动链接到各地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报警服务网站。网民通过填写相关的案件描述信息,并轻按鼠标,该案件描述就会被传送到网络监察的系统。整个报警过程不会超过5分钟。 网络警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用来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同时网络犯罪也随之而来。 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要想成为网络警察的前提是既要拥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案件办理经验。 网络警察立足本职,依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巡查互联网上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 含有虚假、有害、胁迫、侵害他人隐私、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或其它道德上令人反感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警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可是要成为网络警察的前提就是要对计算机有比较多的了解,无论是网络,还是网络,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网络警察是人们对公安局网监处警察们的习惯性称谓。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12月的“电脑安全监察科”,成立之初是北京市公安局信通处的一个科室。 网络的快速普及,也使得北京网络警察队伍快速壮大,但其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他们的起点学历为本科,目前已有1名博士,近20名硕士加入队伍。资料显示,这是北京市公安系统平均学历最高、最年轻的队伍。不过成为网络警察的前提是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人物:齐坤是一名网络警察,刚刚29岁,看起来很像一个“书生”,但他已是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的“元老”了。像齐坤这样,网络警察们大都看起来文秀内敛,并不符合人们对于警察虎虎生风的印象模式。但可别因此小看了这些网络警察们。网络犯罪基本上都具有隐蔽性、智能性等特征,这要求网络警察们不仅要懂信息技术、懂侦查,还要熟识法律、精通电脑。 功能罗列:网络警察的职责就是打击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活动,这些不法行为可能只是借助于网络作为工具,也可能就是将网络作为直接的攻击目标。在侦破网络犯罪过程中,要在浩如烟海却也可能是瞬间即无的网络信息中使用域名挟持、关键词过滤、网络嗅探、网关IP封锁、电子数据取证等技术甄别和获取有关线索和情报。 难度系数:取证工作是侦破网络犯罪的关键,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难点:一是技术攻关,二是取证需要迅捷准确,因为相关数据、信息很容易被篡改或删除。 特种警察的工作方式 2007年9月1日,网民发现北京重点网站、论坛页面的显着位置出现了巡逻的“虚拟警察”。一个月后,“虚拟警察”的巡逻面扩大到各中小网站。可见成为网络警察的前提是对网络,和网络方面都要有一定得了解才行啊! “虚拟警察”的动画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巡警巡逻形象为原型进行设计的,每间隔30~45分钟便会自动在网页下方滚动出来巡逻一次,其出现时间约持续2分钟,网民的浏览行为不会受到影响。虚拟警察在网上巡逻的形象分别是驾驶汽车、驾驶摩托车和徒步三种。 可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警察”对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那么成为网络警察的前提是什么呢?要知道网络警察是一个很要专业水平的职业,尤其是对于网络和网络方面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都要有很好的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IT也逐渐的成为人们要了解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