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就真的这么难吗?假如大学生就业群体老是不能展现过人之处,不能展现积极的一面,不能回报培养单位,如果一旦这个题目再谈上几年,可能将形成一种印象:大学生已经是一个老大难了,假如真像扶贫一样了,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格式就无法逆转了,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如此,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诸多因素。例如: 一.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二.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三.学生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四.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还有不少求职大学生很苦恼于“职业规划”。这就是大学生浮躁的典型体现之一。!“职业规划”并不是企业给的,也不是想出来的,是在有一个大致模子基础上一天天干出来的。好的心态就是最好的职业规划,因此,建议大学生首先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随时做好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要挑三拣四。 所以大学生如果想在就业方面任施展自己的上风,减少自己的劣势。少谈前提少谈报酬,多谈机会多谈付出,这才是年轻人的上风。大学生朋友们只要不想被憋死或自己投降,自有条条大路通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