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
来源: 编辑:北大青鸟 日期:2010-08-08 00:00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讨论热潮。人们对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讨论热潮。人们对造成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持有不同的见解。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也是接连不断。有的说这是社会结构造成的,有的认为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而我倾向于从大学生自身找原因。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碍,是与其准备不充分和自身能力素质不符合企业要求有直接关系的。不过,大学生缺乏的能力,并不是永久性的,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等途径来弥补。增加大学生求职成功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大学生求职一般会遭遇以下几个困难:
企业要求经验导致大学生求职失败。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等途径,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是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这样在大学四年中就可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根据相关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 ,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与工作相关的经验自然比较匮乏。
大学生求职者普遍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应届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矛盾,那就是大学生有一肚子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动手能力,而用人单位则需要招来即能干活的人才。所以现在职业教育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职业教育主要注重的就是实际的动手能力。而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弥补。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则是成为一个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自动手实验、制作和全身心探索自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只接受综合性的教育而缺少专业的技术和素质。这与职业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职业教育就是学者有其能,能就是技能,现在普遍认为有技能就能就业。
大学生求职时,由于学历等个人对企业挑剔导致的就业困难。济南日报有一篇报道,讲述了一位大学生自视甚高,让找工作变得被动的实例:
进入大四,很多学生开始谈论就业话题。徐晓对此有些“不屑”,她对自己的实力和前程都很自信。徐晓的就业目标是做一名“有理想”的记者,踌躇满志的她给自己定下目标:非地市级以上的媒体和单位不去。“当时我的想法是,自己总能在省会济南立足;退一步说,就算不能留在济南的媒体,去一家规模较大的杂志社也没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徐晓一脸苦笑,“现在我才明白,现实远不是理想中的那样,我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求职需要明白这一点:工作首先是为了生存。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许多人把工作想象得非常有趣,或者想象着兴趣和工作能完美地结合,我并不这么认为,至少大多数时候不是这样。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看到当下大学生求职的严峻形势,有的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社会实践证明,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我认为大学生求职,还是要将重点放在提升自身的能力上。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