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能上大学吗?李宁说一切皆有可能,我要告诉你李宁说的对,但是要分清楚在哪里的可能是正确的,哪里的可能是骗局,有人把高考比作独木桥,也有人把查成绩比喻成玩心跳,我认为等录取通知书就是煎熬,就是反反复复的煎熬。其实原本很多人知道落榜是没有关系的,偏偏现在出现了很多民办高校和三本,说句大家都会有的感受,分在很多不正规的学校面前还重要吗?在他们眼中重要的只是钱,钱还有钱。这不是教育,而是买卖,如果你问我低分能上大学吗?我会劝你提前打消了这个念头,确实不靠谱。很多人渴望大学生活和高等教育,这没有错,但是什么事情都是有规则和制度的,你既然分数低就无法走进北大清华,其实很多人问低分能上大学吗?只是他们求学愿望的一种反应。但是大家经过残酷的高考要清醒,要理智,读大学和求教育我认为只有两个目的。增加自身能力和活动社会认同,社会认同主要就是经济待遇和地位。 所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认为学技术哪里都可以,长本事学知识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学是学不完的,而就业问题我认为大学是帮助不了你的,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那么难呢?难道让我们习以为常呢?再从年龄上看,“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个性色彩浓,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但薄弱环节是目标过于分散、虚幻。比如他们经常激情满怀地声称要到一个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但这句话让人听着没劲儿,还不如幼儿园的小孩子说“长大了要做科学家”来得具体。这是因为他们了解社会的方式,经常是往两边看,即从身边人来了解社会,这样容易滋生攀比心态,追逐虚荣。这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我认为更多的原因是社会的市场需求变化了,而大学并为赶上市场的节奏,所以产生脱节。 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生应尽其所能地抓住一切机会积累职场经历,比如打一份零工,做一份家教都行。大学生还可以结交一些已经工作的朋友,经常和这些朋友聊天,用心体会职场人士的语言、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这些都是成本不高的好机会。 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有的毕业生只认定了大城市,过着蜗居的日子,还在坚守着。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大多数在于自己。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自来会找上门来;大学不是毕业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 分析完这么多数据我只是想证明一个问题,大学像很多年前的铁饭碗一样,他的神话过去了,如果你不幸落榜,只有200,300分你如果问我低分能上大学吗?我会告诉你能,然后紧接着铺天盖地的宣传和电话来找你,但是每一个学校都不问你成绩而且你也不知道这些学校的时候,你自己摸着良心你敢去吗?所以教育是育人为本,诚信和成绩同样重要,做教育并非如此简单。普及大学并非要牺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含金量。 有人说毕业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推销自己、用努力改变自己、用奋斗展示自己,这话不错,我知道孙泽山就是一个高中落榜生,靠自己努力在北大青鸟北京华腾一样走进了白领的队伍。是个人的努力也是教育多样化的一种成功典范,我坚信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坚持一定能够等到风雨后彩虹出现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