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建中老师,您认为刚才专家所展示的课程体系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单强博士的提问,似乎有些“鸡蛋里挑骨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接过问题,直言不讳地说:“一说到专业就讲技术,这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中一个非常大的弊病,也是我们的传统。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时,往往只重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 查建中说,在美国波音公司对员工的十条素质要求中,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七成是通用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我很希望看到在说专业的时候大家能把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除了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建设中,如何摸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从社会的角度找准专业方向,也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顾京表示,她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教学管理如何满足企业需求的变化。“一个是要变,一个是要管,如何既适应这种变的需要,又要符合教学正常的运行管理,我经常处于这种痛苦和矛盾之中。”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老师,说起他去年做产业调研时的经历。去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在9月之前,苏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接到的订单依旧非常饱满,有的甚至排到若干年以后。没想到进入11月,国内制造业突然发生巨幅波动,有的企业1/3的订单都遭遇了毁约或违约,这种变化的信息也立刻传递到了学校。 “一个人才的培养至少需要3年,但企业的需求往往是脉冲式的,它今天提出的要求很可能希望你下个星期就能满足,其间有很多问题。”这名教师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应该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去考量。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阐明,相信职业教育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