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呈现。可在教育界,一直在流行一种声音:“经济的冬天是教育的春天”。甚至有人说,经济的冬天更是职业教育的春天。 这种声音又一次在此次论坛得到了重申。89岁高龄的潘懋元教授以“逆流而上:金融危机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机遇”为主题,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教育的浅层次、次层次和深层次的影响,从而提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到,“金融危机,将促使一向不重视素质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并加强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 满头银发而充满睿智的潘懋元教授发出的呼吁引起了阵阵的掌声,与会者把他的话当成一个教育家发出的箴言。 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所长马树超也指出,金融危机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都前所未有。他认为,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是在高职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下,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难以适应现实而引发的就业难风暴;而机遇就在于学校加快走出传统办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高职特色,凝聚社会共识,以及为此进行的一系列努力。 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出路”,许多专家都非常关注。 贺贤土指出,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如果只顾盯住条条框框,毫无预见性地按现在经济水平和模式去考虑问题的话,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有多少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贺院士在各种场合下呼吁:“高职教育在经过前期的‘产学结合’之后,应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基本途径。” 当然,贺贤土解释了职业院校的“研”与本科大学、研究型大学“研”的对象与内容各有侧重。他认为,前者除了为当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外,院校教师与科研设备等资源都要充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提供智力支撑。 “高职教育要有前瞻性才能可持续性发展,就要进行产学研结合。”论坛上,杨金土很赞同贺贤土的这一看法,他说,“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是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的原因就是现有的职业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而高职教育如何才考虑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看来,高职学生毕业后,想就业的,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想升学的,可以专升本;想留学的,可以留学;想创业的,可以创业成功。“这样才做到了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