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世界多数国家十分重视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最近几年,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完善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国家三教统筹后,对高职高专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很多考生、考生家长及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甚至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同时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对大家最关心的就业问题说明一下: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增加了35万,而就业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截至2004年9月1日,在全国增加了40万高职毕业生的情况下,就业率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61%。北京、浙江等地区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左右,与本科生基本持平。截至2004年12月,根据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7所高职高专院校27.1万名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有效数据统计,200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3.34%。 200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 然后,我们对领取证书作出正式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出,积极配合做好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工作,制定适合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特点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办法,进一步落实好职业技术学院和具备条件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实行免试部分科目的政策,逐步实现职业教育院校相应的学历证书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积极推动就业准入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职业岗位就业准入制度。 最后,我们谈一下,职业教育的改革问题: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平民性和社会性。其职业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是工学结合,其人才培养标准必须以行业需求来衡量;其平民性决定了它属于以培训有知识、高技能的操作型技工为主的普及化教育;其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坚持以服务求支持的办学宗旨,急政府所急,想市民所想,按企业所需办学。张国强认为,高职院校既要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分类与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上“异”于传统的高等本、专科教育,同时又要遵循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在高职人才培养上认同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而在办学理念上则应适度领先于现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