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农村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谈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具体工作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2002年、2003年、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都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进展。 首先是努力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规模,为城乡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十五”以来,在中央财政职业教育经费和专项安排上都向农村地区倾斜。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十几亿元专款,有力地提高了一批县级职教中心和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同时,动员组织城市、东部职业学校与农村和西部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扩大招收农村学生的规模,并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更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仅2006年就使近2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或减收学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其中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占8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据统计,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750万人,其中招收农村学生超过500万人。 其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农业、财政、教育、劳动等部门共同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2.5亿元,已培训农村劳动力880万人,转移就业760万人。与此同时,教育部组织实施了“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3年来,教育系统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已超过9000万人次,2005年至2006年,开展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达931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近20%。
|